2015年12月03日 05:59
来源:
近日,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五日。上月26日夜间开始,雾霾肇始;随后范围不断扩大,至30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70个城市中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至37个。重霾影响范围超过50万平方公里,接近法国的国土面积。
其中在30日,北京遭遇重“霾伏”的第四天,北京多处出现“爆表”现象,一检测点PM2.5浓度值一度高达945微克/立方米,浓度逼近1952年夺去几千人生命的伦敦烟雾事件。
如此大范围的重污染,成因是什么?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此次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
2015年为有历史统计以来的最强厄尔尼诺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进入11月以来,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强降雪天气,降雪消融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中层大气同期存在显著回暖情况,导致华北地区大范围处于高湿度、低风速、强逆温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污染持续积累,造成本次大范围的严重区域性污染。
此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认为,燃煤、机动车等仍是主要的污染源排放因素。进入采暖期后,燃煤污染排放明显增加,特别是前期的降雪降温过程,导致区域燃煤采暖消耗量大幅增加。
同时,静稳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道路拥堵加剧,燃油效率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也显著增加。持续的高湿静稳气象条件,利于气态污染物向颗粒物转化以及颗粒物吸湿增长,这些都加重了PM2.5的浓度水平。
北京市财政局2014年曾公布,计划5年统筹落实资金近500亿元,专项用于防治大气污染。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治霾投入的人力、财力不可谓不大,为何雾霾依然“来势汹汹”?
此次重霾发生后,环保部11月27日起派出10个督察组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重点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和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督察。
“从督察的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此次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是比较及时的。尽管如此,督察在此过程中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刘长根表示。
按照北京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橙色预警下应有2100多家企业停产限产。然而从督察结果看,部分企业应急减排方案未落实,一些工地、砂石企业没有落实停工停产要求,施工和道路扬尘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区县劣质煤散烧污染也是此次督察发现的问题之一。
刘长根表示,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能形成合力,管理粗放和缺位导致了空气应急预案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健康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张金良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生活源的管控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地铁口周边的露天烧烤摊位,不仅在这种重污染天气下不应该存在,在平时也应该取缔。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以及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工作,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专家表示,驱霾不能只靠风,治霾更不能靠应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从源头减排才是治本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