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3月5日,国内已投产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4个,分别是大唐克旗、伊犁庆华、新疆广汇淖毛湖、昆明解化,合计产能约34亿方。预计到2014年底,煤制天然气项目总产能有望达101亿方。煤制气发展正稳步提速。
4个项目中,大唐克旗和伊犁庆华煤制天然气项目均在去年12月底投产使用,分别向北京城市供气管网和中石油伊霍支线供气。另据公开资料显示,新疆广汇淖毛湖和昆明解化均为液化煤制天然气项目。
2013年,国家发放了13个煤制天然气项目的“路条”,鉴于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预计这些项目将在2015-2016年集中投产,国内煤制天然气产能届时将出现爆发性增长。
据安迅思预计,今年底煤制天然气总产能将大幅提高到101亿立方,而到2015年底总产能则有望超过200亿方。
据部分煤制天然气企业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煤制天然气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与传统天然气价格相比,优势明显。而煤制天然气的成本与华北地区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相比,两者价差则更大。
目前,煤制天然气的生产企业最大的困境仍然集中于管网分输和下游利用这个版块。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强调现有管网在能力许可的情况下,要向其他市场主体公平开放。这一办法的出台,或对煤制气的管网并入问题提供了一些保障和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家能源局召开的煤炭清洁利用专家咨询会上,专家也指出煤制油、煤制气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方向。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会上要求,国家能源局相关司要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对煤制油、煤制气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完善后的新政策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中国是煤化工大国,包括煤炭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技术相继问世,其中一些已经产业化。我国煤化工的技术创新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煤化工技术创新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投入不足。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科技进步对煤化工增长的贡献率为35%,长期以来煤化工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大规模增加资金和劳动投入。生产企业、大专院校、研发机构挂钩还不紧密,没有形成利益机制,发展后劲不足。企业仅仅是为了维持生产,技术开发经费总额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较低,煤化工科技投入仅占企业销售额的0.6%~0.8%。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煤化工技术经费的投入和产出比失调,资金投进去了却鲜有成果。
第二,缺乏宽容失败的机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和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刘中民认为,技术创新带有偶然性和风险,特别是化学,千变万化,如果让10个科学家来做就能做出10个结果来。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技术创新可能失败。可是,我国缺乏相应的宽容失败的机制。以煤化工的技术研发为例,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的即使猛做也出不了结果。但一些研究人员即使发现最初的研究方向出现偏差了,仍然舍不得放弃,因为谁也不愿意这项科研工作在自己手里终结。上述业内人士补充说,技术研发前期往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如果宣布失败,跟谁都不好交代。
第三,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尽管我国对技术创新的成果法律法规很多,比如《中国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也有促进科技进步的奖励措施,但都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刘中民说。
据了解,201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在“重点领域技术发展方向”中提出,煤制烯烃技术、煤制乙二醇技术、先进煤气化技术、大型粉煤气化技术、褐煤高效洁净综合利用技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属于化工领域技术发展方向。
“一些资料说中国页岩气储量很大的根据是否可靠,应认真勘测,不要上当受骗。”针对逐渐兴起的页岩气开发热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就页岩气开采问题提出建议并指出,目前页岩气开采是不科学的,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在经济上也不合算。
“我们搞了一辈子山岭隧道的勘测、设计与施工,和各种岩层的石头打了一辈子交道。在深山下,在各种江、海水下穿越了各种含气地层,结论是分布和含量很不规律,分布很散,含量不大。”王梦恕指出,这些岩层具有很多裂隙、节理、层理,整体性很差,想开采利用,找不到源头,要想用灌水裂隙将大量的页岩气引出来的设想在客观条件上是不存在的。
王梦恕建议,应认真开展页岩地层分布的调查,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千万别一哄而上,轻易相信国外一些说法,造成投资浪费或出现投十取一的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