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网站称,中国将“主动开展能源外交,加强同周边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切实抓好重大能源项目务实合作,推动能源装备‘走出去’”。
对此,中海油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以往我国能源对外合作多停留在产业链上游,今后能源装备出口将有利于发挥中国企业优势、降低风险,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尊龙凯时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外能源合作数额大、时间长、涉及面广,能源外交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挥能源装备优势
“我们原来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能源产业链上游,设备和服务反而受到压抑。”上述中海油人士表示,除美国外,中国拥有最完整的石油供应体系。能源装备是中国的优势,相较海外投资来说风险小,且国际市场对此存在一定需求。
除能源装备“走出去”外,加强同周边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被纳入未来能源合作的重点。刘毅军认为,中国越来越注重能源来源多元化,这就需要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拉动能源设备“走出去”。随着能源设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出口量不断加大,有利于加快中国能源“走出去”的速度和扩展其深度。
当然,正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所说,“能源外交不是简单地输出技术和装备,而是双方都有需求,对有能源设备需求的国家,我们能够参与建设和投资。”周大地说,中国的能源建设和设备制造能力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强的,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具有价格优势。
尽管如此,商务部产业司机电出口处处长孙健认为,能源装备“走出去”仍存在本地化发展问题。中国企业原来在对外经贸合作,包括执行援外工程过程中,把大量的中国劳务带了出去,虽然为当地作了很多贡献,但对当地就业或者经济实力提升仍有改善的余地。
落后理念要转变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高层出访国外,取得了一系列能源外交成果。能源局局长吴新雄率团先后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分别签署《关于加强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土能源合作分委会第三次会议纪要》《中哈能源合作分委会第七次会议纪要》,推进和细化石油、天然气、核能、光伏等多领域能源合作。中核、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巨头均随团出访。
11月下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罗马尼亚访问时签下多项“大单”,更显示出中国能源外交的力度和加强重大能源项目合作的务实态度。中国能源装备企业受益于此,并将参与罗维纳里火电站项目、切尔纳沃德核电站项目和塔尔尼察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
对此,前述中海油人士提醒,能源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政治属性,但国家政治诉求与企业经营一定要相互分离,不要让企业背负过多的政治包袱。企业“走出去”只有遵循国际市场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不要干预,而是要鼓励和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监管机制。“政企不分的问题一定要解决,落后的思想观念一定要转变。”该人士说。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近日表示,9月份美国日均进口石油为624万桶,同期中国为630万桶,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与此同时,美国也取代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石油供应国。这种双重逆转对中美关系的走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美国每年支出巨额美元来控制中东地区的要塞,确保该地区的石油供给稳定以及海上航线的安全,这种投入主要是维护自身与盟友在中东的利益以及石油安全。但是,中国的发展给这个局面带来了一些影响。
现在,美国经济正在衰退,债务上限不断提高,美国正在收缩中东战线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与此同时,得益于美国油页岩石油开采技术的重大突破,美国去年以液态油日产出约1210万桶的数量超过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相对于中国越来越依赖中东的石油进口,美国一些群体越来越觉得自己在中东的支出得不偿失,尤其是中国这个受益者,还在叙利亚、伊朗等问题上与自己持有一些不同意见。
但是,美国又不能一走了之。因为美国在中东的力量存在不仅仅在于石油,还要保护以色列以及其他盟友的石油稳定与航道安全,以及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贸易体系。如果美国放弃自己在中东的责任而使得中印等被迫参与该地区的“维稳”,那么,包括日韩以及东盟在内的远东地区将依赖中国提供石油安全,这将对美国的国际地位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美国试图要求中国在其主导下承担更多责任和成本。
中国对石油过度依赖进口的安全隐患也极为重视,首先是中国企业斥巨资在海外购买各种油气资产,并通过优惠贷款(以贷款换石油等)的方式锁定非洲和南美的油气资源。与此同时,加快陆上输油管道的建设,中哈、中俄、中缅、中巴等跨境石油管道建设不仅要分散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也为摆脱马六甲海峡的困局。当然,中国也加强了在印度洋的存在,并加强与沙特、阿曼等国家的关系,维护石油供给稳定与海上航道的安全。这些措施都非常正确。
但是,对中国最大的挑战在于经济的竞争力将发生变化。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20年美国石油进口有望减少近一半,并成为全球能效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这意味着美国重振工业具有巨大的能源成本优势,相对而言,日益依赖进口原油的中国,制造业将受到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冲击,尤其是人口红利正在减少,能源效率与创新能力又待提高,所以,真正的挑战在于能源成本与效率,中国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加快转型,积极应对。 |